后冬奥时代,冰雪文旅前景几何?

时间:2022-06-13 浏览:450

微信扫码业务咨询

       随着 2022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落幕,中国运动健儿在取得成绩历史性突破的同时,中国也向世界兑现了“带动三亿人上冰雪”的庄重承诺。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《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统计调查报告》中数据显示,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 3.46 亿人,中国冰雪文旅也在这股春风中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。但业内也有这样的担忧:中国冰雪文旅会不会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而遇冷?带着这样的疑问,《游乐界》专访了融创冰雪品牌负责人王世刚,银基文旅集团市场中心副总经理张红超,哈尔滨冰灯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、总经理张其岩,共同探讨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文旅的发展前景。

       随着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热爱冰雪运动,以及冰雪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,冰雪文旅的市场潜力依然是巨大的。《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统计调查报告》中的数据显示,中国 18 岁及以上居民的冰雪运动参与率为 26.95%,在冰雪运动的传统优势地区北方参与人数为 1.86 亿人,在冰雪运动较为冷门的南方地区参与人数也达到了 1.61 亿人。

持续发展,留住游客是关键要素

       当然,在冰雪文旅热度不减的大环境下,从业者仍要积极探索如何吸引和留住游客的策略,简言之就是要让游客“常玩常新”,以及一年四季都可以参与其中。张其岩对《游乐界》表示,为了留住游客,冰雪乐园在策划设计之初一定要设置多种“冰雪 +”主题环节,如冰雪 + 萌宠、冰雪 + 沉浸式演出、冰雪 + 元宇宙及冰雪 + 订制游乐设备等,从而增强冰雪消费,进一步挖掘冰雪乐园的体验价值、文化价值、商业价值等,挖掘更多创新点。

观点-成都融创雪世界.jpg


王世刚以融创冰雪的经验为例介绍了对游客保持吸引力的秘诀,总结来说就是:室内外雪场协同发展、形成联动效应、深耕四季冰雪。具体则分为如下三点:

① 打造贯通南北、四季畅滑的滑雪场景:布局全国核心客源地并四季运营,使冰雪运动成为随时能进行的全年龄层活动。

② 布局室外冰雪,集多业态优势打造高品质冰雪旅游目的地:进行轻资产运营管理输出,整合优势资源,打通室内与室外、南方与北方雪场壁垒,为市场提供更创新多元的冰雪旅游度假产品。

③ 探索复合消费领域,建立“冰雪 +”多业态产业链:冰雪赛事/娱乐产品应逐步实现品牌升级和能力输出,通过全产业链精细化运营发展与高品质供给,跨界合作破圈运营,打造集健身休闲、竞赛表演、运动培训、综合旅游于一体的室内外冰雪消费全场景,为“后冬奥时代”的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。

  银基冰雪世界在冰雪类的产品体验上增加了冰上绘画、冰上芭蕾、冰壶大作战等相关冰雪运动体验,以及冰上拔河、冰上龙舟等亲子互动的冰雪运动。“充分考虑核心客群,完全站在客群本身需求上来发掘创新点、提升游客体验感,是吸引和留客的关键所在。”张红超补充道。

解决问题,冰雪文旅才有好未来

  尽管受访者一致认为冰雪文旅拥有良好的未来前景,但他们也坦率指出目前冰雪文旅存在不足,张其岩认为主要问题有四点:首先是室内冰雪乐园无统一的行业设计和施工规范;其次是保温材料选择使用不规范,制冷机组品牌质量参差不齐,用电能耗高居不下;再者是多数项目采用真冰冰雕,导致后期运营维护难度增大,冰雪乐园更新频次高,最佳展示寿命周期短;最后是重游率不高,没有与研学、沉浸式互动体验等主流模式结合。

观点-银基冰雪世界-旋转木马.jpg

同时,张其岩也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:

① 督促官方组织出台相关设计施工规范。

② 严格按室内儿童乐园施工规范执行,且在制冷机组选择上选择售后专业的供方。

③ 多结合仿冰、塑石等多元化主题包装形式,减少后期运维成本。

④ 设置与冰雪有关的研学内容且定期更新,与时下流行热点结合。

   除了建设、运营层面的问题外,行业内大量的专业缺口(如压雪车司机、雪场塑形师、专业打蜡师、滑雪教练等)也亟待填补。张红超则认为,除了要增强游客体验、打造高品质游乐项目之外,仍要进行精准化客群定位。同时,张红超表示,冰雪文旅仍要提升高端产品的供给,以及打造能克服季节因素的室内冰雪乐园。

   总而言之,当前中国冰雪文旅要解决设备档次、游乐项目、人才储备、四季运营这四大难题,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,冰雪文旅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。而《游乐界》相信,在三亿人上冰雪的大环境下,这些问题必将逐次解决,而中国也终将迈向冰雪游乐的大国之路。



文章来源:游乐界网,仅为转载分享,若有侵权,请联系本公司删除。